第五百四十七章 举荐-《铁血残明》
第(2/3)页
“若是在辽西交战,以我大明九边全数汇集,也未必能战而胜之,我们就要在战场选择上下心思。东虏必定会在两年内再次入边,要抢到足够的东西,他们能抢的只有山东南部和东部,甚或要直入南直,到达徐州淮安附近……”
周延儒打断道,“东虏为何不可在德州转向青州、登莱。”
“这条路线之前因吴桥兵变已经被祸害过,数年时间恢复不了多少人口钱粮,不够东虏抢的。即便他们要走这里,到了登州之后他们不会原路返回,必定要从衮州绕过山区,可以多抢钱粮子女,最后仍要走东昌北返。”庞雨抬头看向周延儒,“徐州这个营头,便是未雨绸缪的准备的,晚生要信得过的人掌管这个营头。”
张溥和周延儒交换眼神,东虏是比流寇更大的威胁,他们不是在评估这个徐州营头的必要性,这种营头跟开镇毫无可比性,对首辅就不算个事,他们是在评估庞雨的实际作用,确定他是否知兵,是否真的有用。
庞雨从容的道,“卢都堂、孙都堂都有知兵之名,对上东虏都难当其一击,与其交战务必选择时机地点。而东虏最为虚弱的时候,就是行军几千里入边到达顶点之时,此时深处大明腹地,面对我以逸待劳之大军。”
两人再次交换眼神,庞雨说的基本跟杨嗣昌面前说的差不多,但这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,就是徐州要有一个营头,预先进行准备,特别是后勤方面,否则跟此次勤王一样,在自家腹地也跟外线作战一般。
“是否设立这个营头,将军便可以击败东虏入边大军。”
“不要调安庆兵马去北方作战,尽量保存北方边军,在徐州至东昌之间准备,将周边剿饷粮草汇集徐州,一旦东虏入边,任命晚生为武经略节制徐州东昌之间兵马。”
“徐州援兵或游兵一营可,剿饷可,武经略可,边军一向在北边调用,东虏入边之际都紧着京师用,老夫不敢应承,边军此番看来也不堪大用,庞将军最好不要预计在内。”周延儒简单的说完道,“将军还有需要预备的?”
“我要一个可信的人掌管天津水营。”
周延儒哦了一声,“这又是为何?”
“这个营头不是小人为自己要的。”庞雨抬头看向两人,“直隶地方荼毒惨烈,京师孤悬北地,周老先生为万民复出,肩负天下安危,然则东虏残暴,万一有紧急之时,走海路最为快捷稳妥,东林各位先生,复社各位社友,也有个退路,天津水营有自家港口,要紧时有用,平日也有用处,老先生有什么家信方物要带回南边的,海路比运河方便,晚生信不过别人掌管,必须用安庆的自家水营将官。”
周延儒直起身体,庞雨话中的家信方物,自然可以是任何东西,周延儒语气更加温和,“将军办事周全,天津水营可。”
庞雨松一口气,他现在体会到政治联盟的作用,这件事是没办法找杨嗣昌办的,因为两人间只有公事往来,之前安庆开镇之事,兵部部议之后再无下文,庞雨最多只能说为手下找个前程,若是点名说要天津水营,杨嗣昌就要怀疑他的目的,徐州新建营头也会费时费力,最后还未必能成。
现在周延儒一口应承,庞雨就减少了大量成本。这些是他主要的要求,其他军饷、银庄扩展反而是小事,不必周延儒这个首辅亲自去办。
而对周延儒来说,至少有一个武力上的依靠,能帮助他在内阁施政,甚至还有一条紧急时的退路。双方各取所需,对互相都有价值。
这次能谈得顺利,前面阮大铖和张溥的铺垫也起了很大作用,庞雨感觉这一趟嘉兴来得很值得,下一步就是合力将周延儒送上首辅之位。
周延儒大概连续谈判有些累了,连着猛扇了几下扇子,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之后,还是轻轻端了一下茶盏,张溥和庞雨立刻告辞出门。周延儒倒也客气,一路送到了门外才回去。
离开院门十多步之后,张溥停下脚步,庞雨知道他有话说,也跟着停下。,
张溥皱眉想了片刻道,“老夫这里有一事,想请庞将军代为周旋。”
庞雨连忙道,“先生请讲。”
“集之那里……为此事奔走联络,很是耗费了些精力,为的是复起,老夫开初也是想着,但凡有一点转圜余地,也要尽力一试,但朝中打听来的情形,逆案在皇上面前提也休提,并非是我等推拒,更不能敷衍瞒骗集之,周老先生那里也是这个意思,要早些跟集之说明白,只是老夫有些难以启齿,想到将军与集之是忘年交,是否更加方便开口。”
第(2/3)页